五路财神灵签 第九十五签【中平(中吉)。癸戊】 而今方得贵人扶 可叹头颅已如许 生不逢辰亦强图 知君袖里有骊珠 圣 意:财发迟。讼终折。名晚成。婚未决。问远信。有此月。遇贵人。灾扑灭。 东坡解:藏器待时。弄巧成拙。今当晚景。遇贵提挈。 凡事谋望。名有时节。福禄胜前。自当发越。 碧仙注:有财有禄有天福。时未来时且待姑。一旦有人垂手援。谋为万事称心图。 (富贵功名桃李花。谁知梅芷发光华。莫嫌老鬓浑如雪。尽有桑榆簇绦霞。) 解曰:此签切莫贪求。修心向善。自成福助也。 释义:骊珠者言难得之中有可得之机。 人之目下名利未遂。不可强图。 但藏器待时。必遇贵人扶持。 或遇辰字上。自然发福。极於远大。 凡百事。宜守己。又宜见机。乃能成就矣。 占验:万历(年)中。一士寓京师训蒙。求终身占此。了无所遇。 年已六十。其门生侯拱宸。选中驸马延馆。 於府累积千金之富。乃知辰者宸也。老年遭际。签已明示之矣。 又晋江。李廷探应县试。首场并招覆。俱列第一名。 望结正案榜首。求占此签。不悟。及揭晓。 一名系许笃因。三名为杨贵先。而李生取结第二。 按杨生初名僚先。临填榜时。官乃改僚为贵。 后二句姓名位置均预为指示。其灵验尤奇。 故事 (一)张文远求官 依我们照签诗推敲张文远(应该是三国时代的张辽)的故事“张文远求官 ”应指张辽投靠曹操的故事。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是聂壹(西汉武帝时商人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可惜失败告终)之后人为了避乖辟怨遂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辽募兵尚未还而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於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於骑兵队长地位略低於将军)。 后来吕布为李傕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徐州领鲁相、北地太守等任时年二十八岁。又后来曹操破吕布於下邳张辽部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一代名将张辽至此方觅明主。 (二)文帝奇释之(奇就是倚重的意思) 西汉文帝时张释之负责掌管全国司法他以执法不偏、直言敢谏着称。 他担任公车令时负责守卫宫殿门户。有一天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与兄弟梁王刘揖同车入朝途经宫殿门口直驰而过。张释之策马追上阻止其入宫并以“不下公门不敬”予以奏劾。太后闻讯后派人携带诏书予以特赦才得以放行。因张释之能秉公执法故文帝对他信任有加一再予以提拔后来升到廷尉一职负责掌管全国的司法。 有一次文帝出巡经过一座桥时桥下突然冒出一人使文帝的车马受到惊吓。警卫立即抓住此人交给廷尉处置。张释之亲自审问那人称道:“我从城外来听说皇帝出巡赶紧躲到桥下回避。过了好久以为戒严解除了便走了出来那知正好遇到皇帝的马车。”张释之於是判以罚金处分。文帝得知后愤怒地说:“此人惊吓我的舆马幸亏这匹马性情温和要是换了别的马我岂不是受伤了吗?如此大罪你居然只判他罚金而已?” 张释之回答说:“此事发生时如果皇上叫人把他杀了那也就罢了。可是交给廷尉审理那就得秉公处理。廷尉是天下执法的标准任意加重或减轻都会使天下人无所适从。如果我执法有所偏差那百姓以后如何遵守法律呢?”文帝听了他的话以后赞赏地说:“做廷尉的就应当如此。” 不久又发生汉高祖宗庙内的玉环被窃事件文帝下令将小偷押送给廷尉审理。张释之按照当时的律法将窃贼判处死刑且暴屍街头。文帝知道后大怒说:“盗先帝宗庙器物实属罪大恶极理当灭九族而你却拘泥於法律的规定实在太令我失望了。”张释之立即跪拜於地说:“该判处何罪得看法律与事实的情况认定。如果偷盗宗庙器具要灭九族的话那麽倘若有人盗高祖之墓此罪重於前者千百倍那该判何罪呢?”文帝被问得哑口无言。回去与太后商议后最后还是同意张释之的判决了。 张释之执法大公无私不受政治或权势所左右此种依法执法的精神诚然是古今中外执法者都应效法的榜样。 广天宫提醒您 本签支签诗寓意求签者因坚持原则、不肯让步不愿配合环境变化调整自我所以一直无法有所发展现在符合的机会来了要好好把握不要再错过了。 签诗的寓意签诗故事也有其他寓意就不再多做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