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蛇的形象常常被赋予负面的色彩人们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以此来形容蛇的贪婪;《农夫和蛇》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蛇的狡猾和冷血一些狠毒之人也被形容为“蛇蝎心肠”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蛇常常以鬼怪的形象出现如《山海经》中的巴蛇“食象三岁而出骨”或是《续博物志》中的钩蛇“中木则折中人则害”《格致镜原》中的中人蛇“人立而行遇人辄嘻笑笑已即转噬”。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和伏羲均为人首蛇身在《鲁灵光殿赋》中他们被描绘为“伏羡鳞身女娲蛇身”而在《帝皇世纪》《路史》《拾遗记》《史记.补三皇五帝》等文献中也有关于他们的记载。 在现实生活中河南南阳军帐营东汉早期墓画像石中伏蔑执矩女娲执规上身着衣下露蛇尾相对而立新疆的唐代古墓中也有一幅伏羲女娲交合像他们的腰身交合的蛇躯。 在中国文化中蛇的形象常常带有负面的色彩但也有一些神话和历史记载显示蛇也有其正面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