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星际中每个星体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地球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可供人类生活的星体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地球的结构组成呢?接下来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地球内部结构 当地壳岩石发生断裂错动时会产生强烈的地震地震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相当于10万颗普通的原子弹爆炸它能使地球像一个巨大的音叉那样振动产生强大的地震波人们在地表用仪器观测地震波向地球中心传播时发现地震波在大陆底下33千米左右深处在海洋底下10千米左右深处发生了巨大的突变;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处又发生了巨大的突变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第一个界面位于33千米深处是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被称为“莫霍面”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885千米深处是德国科学家古登堡于1914年发现的被称为“古登堡面”科学家们据此认为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物质和性质不同的同心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地壳最中心部分称为地核中间一层称为地幔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蛋壳。 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 地幔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与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球内部结构的详细介绍是不是觉得地球变得更加神秘而有趣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