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烟雨朦胧的青瓦巷深处,住着一位属鼠的盲女阿笙。八岁那年的一场高烧夺走了她的光明,从此,世界于她只剩无尽的黑暗。阿笙常常蜷缩在老宅的藤椅上,听着巷口的叫卖声、檐角的雨滴声,将自己困在寂静又孤独的世界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阿笙的母亲在她十岁时,从寺庙请回一尊小巧的千手观音像,安置在堂屋。母亲每天清晨都会在像前焚香诵经,轻声告诉阿笙:“观音菩萨有千只手,能拂去世间苦难;有千只眼,能看见每一个迷路的孩子。”阿笙却只是摇头,觉得自己的黑暗人生无人能救。 直到十六岁那年的雨夜,阿笙独自在家,窗外的惊雷让她惊恐万分。慌乱中,她跌跌撞撞地扑向堂屋,却意外触碰到观音像。刹那间,她的脑海中竟浮现出一幅奇异画面:千手观音的千只手掌化作缤纷丝线,在空中编织出绚丽色彩。观音菩萨的声音如清泉流淌:“孩子,用心去触摸,你会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阿笙颤抖着双手,开始摸索家中的物件。她摸到母亲织布机上的丝线,指尖感受到不同材质的纹理——柔软的丝绸、粗糙的麻布、顺滑的棉线。阿笙突发奇想,将丝线缠绕在手腕、脚踝,通过丝线的触感和重量,在脑海中构建出独特的“图案”。 此后,阿笙开始用丝线创作。她用红丝缠绕出炽热的朝阳,用蓝丝编织出潺潺溪流,用金线勾勒出千手观音的轮廓。每完成一件作品,她都会将其供奉在观音像前。渐渐地,阿笙的“盲作”在青瓦巷口传开,有人被她丝线里流淌的生命力震撼,也有人惊叹于黑暗中诞生的艺术。 一次,城中知名的刺绣大师偶然见到阿笙的作品,难以置信这出自盲女之手。大师亲自来到阿笙家中,想收她为徒。阿笙却婉拒道:“我不需要眼睛看世界,观音菩萨给了我更珍贵的‘眼睛’。”她开始用丝线记录巷口孩童的笑声、母亲的叮咛,将生活中的点滴温暖都织进作品。 阿笙的名声越传越远,她的丝线艺术展吸引了无数人。展览现场,人们看着那些没有具象形态,却充满情感与力量的丝线装置,仿佛能透过阿笙的触觉,看见她心中绚丽的世界。而阿笙始终相信,是千手观音用指尖的丝线,为她织就了通往光明的梦,让她在黑暗中完成了艺术的觉醒,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