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惊变:属兔樵夫获文殊点化斩执念 在群山环抱之处,有一片四季常青的竹林,林间蜿蜒小径上,总见一个身影背着竹篓匆匆而过。这人叫阿竹,生得浓眉大眼,身形精瘦,因属兔且自幼在竹林中长大,村民们都唤他“竹兔子”。阿竹每日天不亮便入林砍柴,日落时分才背着柴薪下山,靠着卖柴的微薄收入赡养卧病在床的老母亲。 一日,阿竹如往常般在竹林深处寻那粗壮的竹子,忽见一抹金光穿透层层竹叶洒落。他好奇地循光而去,竟在一处隐蔽的断崖边,发现一株通体金黄的竹子。那竹子约有碗口粗,表面泛着温润的光泽,竹叶随风摇曳时,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宛如仙乐。阿竹大喜过望,认定这是天赐宝物,砍了拿去卖定能换许多银钱,母亲的病便有救了。 他握紧柴刀,用尽全身力气砍向金竹。可刀落之处,金竹不仅毫发无损,反而迸发出刺眼的光芒,阿竹被晃得睁不开眼。待光芒消散,眼前竟出现一位身披素色袈裟、手持智慧剑的僧人,正是文殊菩萨所化。 “施主执念太深,可知这金竹并非为换钱而生?”僧人开口,声音如清泉般沁人心脾。阿竹一愣,旋即跪地:“大师,我母亲重病在床,家中无钱抓药,这金竹若能卖钱,便能救母亲性命,还望大师成全!” 僧人轻叹一声:“孝心可嘉,但执念成魔。你可知,真正能救你母亲的,并非这金竹?”说罢,僧人挥起智慧剑虚斩,一道金光没入阿竹眉心。阿竹只觉脑海中浮现出母亲为了供他读书,寒冬腊月仍赤脚浣衣的画面;想起自己为了砍更多柴,常常顾不上给母亲做饭的疏忽;更看到自己因一心想卖金竹,眼神中满是贪婪与暴戾。 “你以为是缺钱耽误了母亲病情,实则是你满心功利,疏忽了对母亲的陪伴与照料。”僧人继续说道,“若你执迷于金竹,不仅伤了天赐灵物,更会迷失本心。”阿竹听后,泪水夺眶而出,他猛然想起,已有许久未曾静下心来陪母亲说说话,给她揉揉酸痛的腿。 僧人见阿竹有所顿悟,手中智慧剑再次挥动,金竹化作点点金光,融入竹林。“去吧,莫再执着于外物。用心陪伴,便是良药。”话音未落,僧人身影渐渐消散。 阿竹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却发现母亲的气色竟比往日好了许多。原来,在他追逐金竹的这段时间,邻居听闻阿竹母亲病重,主动送来草药和热饭。阿竹紧紧握住母亲的手,羞愧难当。自那日起,他不再整日想着寻找奇珍异宝,而是每天早早砍完柴,便回家悉心照料母亲。他为母亲熬药、讲故事,陪母亲在院中晒太阳,还会用竹篾编织精巧的小物件逗母亲开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竹母亲的身体竟奇迹般逐渐好转。而阿竹也在与母亲相处的点滴中,明白了文殊菩萨的深意:有些执念看似能带来希望,实则蒙蔽双眼;真正珍贵的,是身边触手可及的温暖。此后,每当有人问起竹林中的金竹,阿竹便会指着漫山遍野的翠竹微笑:“真正的宝物,一直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