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蒙古统治时期,属猴本命佛大日如来在马背民族中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传播途径变化 - **藏传佛教传播推动**:蒙古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与藏传佛教建立紧密联系。如1240年,阔端邀请萨迦派宗师萨班赴凉州,此后忽必烈皈依喇嘛教,藏传佛教在蒙古贵族中迅速发展。大日如来作为藏传佛教密宗的根本尊佛,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在蒙古等马背民族中逐渐为人所知。 - **寺庙与僧人传播**:元代在蒙古地区兴建了许多藏传佛教寺庙,如五当召等。寺庙中供奉大日如来佛像,僧人在传教过程中讲解大日如来的教义、功德,使更多的马背民族民众接触到这一信仰。 ### 与本土信仰融合 - **与萨满教融合**:蒙古族原本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神灵和祖先。在接受大日如来信仰后,部分元素与萨满教相融合。例如,大日如来被视为具有强大力量的神灵,如同萨满教中的某些神灵一样,能为人们带来庇佑和福祉。一些萨满教的仪式和祭祀活动中,也融入了对大日如来的祈祷和供奉。 - **与腾格里崇拜融合**:蒙古族对天神“腾格里”极为崇拜。大日如来信仰传入后,其代表的光明、智慧等特质与“腾格里”的神性有相通之处,被认为是“腾格里”在佛教中的体现,或者是与“腾格里”有着密切联系的神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腾格里”崇拜的内涵。 ### 艺术表现形式的演变 - **造像风格融合**:蒙古地区的大日如来造像在保留传统佛教造像特征的基础上,融入了蒙古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例如,佛像的服饰、装饰等方面可能会采用蒙古族传统的图案和色彩,使其更具民族特色。 - **绘画与唐卡艺术发展**:元代蒙古族的绘画和唐卡艺术中,大日如来的形象频繁出现。这些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既有藏传佛教绘画的精细和华丽,又融入了蒙古族绘画的豪放和质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使得大日如来的形象在马背民族中更加深入人心。 ### 信仰观念的转变 - **从神秘崇拜到日常修行**:起初,马背民族对大日如来更多是出于对其神秘力量的崇拜,将其视为能带来好运和庇佑的神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僧人的引导下,部分信徒开始将对大日如来的信仰与日常修行相结合,如通过念诵真言、观想等方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增长。 - **对本命佛概念的接受**:虽然本命佛的概念在蒙古族等马背民族中并非原生,但随着佛教的传播,属猴人逐渐接受了大日如来作为自己本命佛的观念,认为大日如来能特别护佑属猴者,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向其祈求帮助和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