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木雕里的属猴佛迹:工匠属猴,雕大日如来时竟现灵光 在徽州那粉墙黛瓦、古朴宁静的村落中,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世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件木雕作品,皆如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诉说着徽州的过往。而在这木雕的璀璨星河中,有一段关于属猴工匠与大日如来木雕的传奇故事,更是为徽州木雕添上了一抹神秘而神圣的色彩。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俞庆福的木雕工匠。俞庆福出生于徽州一个木雕世家,自幼便对木雕展现出超乎常人的热爱与天赋。他属猴,从懂事起,便常听长辈们讲述大日如来作为属猴人的本命佛,慈悲护佑、智慧无边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大日如来宛如高悬夜空的璀璨星辰,充满了神圣与敬畏。 俞庆福年少时,便跟随父亲学习木雕技艺。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徽州的街巷,他便拿起刻刀,对着木块反复练习基本刀法。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复杂图案的雕琢,他一练就是一整天,常常沉浸其中,忘却了时间。父亲对他要求极为严格,每一处细节、每一道纹理,稍有瑕疵,便要求他重新再来。俞庆福虽年纪小,却从不抱怨,反而更加刻苦,因为他深知,木雕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传承家族荣耀与徽州文化的使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俞庆福的技艺日益精湛。他能在一块小小的木块上,雕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仿佛它们随时都会跃然而出;也能刻画出气势恢宏的历史场景,人物形象鲜明,姿态各异,让人仿若穿越时空,置身其中。然而,在俞庆福心中,一直有个愿望,那便是雕刻一尊大日如来佛像,以表达自己对本命佛的虔诚敬意。 终于,机会来了。村里的一座古寺因年代久远,寺中供奉的大日如来佛像有所损坏,需要重新雕刻一尊。俞庆福听闻此事,主动向寺庙住持请缨。住持见他年轻,起初有些犹豫,但在看过他以往的木雕作品后,被其精湛的技艺和眼中的真诚所打动,最终决定将这项重任交给他。 俞庆福深知此次任务意义重大,他怀着无比虔诚的心,开始筹备雕刻事宜。首先是选材,他踏遍徽州的山林,寻觅合适的木材。在他看来,只有质地优良、纹理细腻的木材,才能承载大日如来的神圣与庄严。经过数日的寻找,他终于在一处深山老林中,发现了一棵百年樟木。这棵樟木树干粗壮,纹理通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俞庆福一眼便认定,这就是他要找的材料。 木材选定后,俞庆福将其小心翼翼地运回工坊。他闭门谢客,独自沉浸在雕刻的世界里。他先根据心中大日如来的形象,精心绘制了一幅设计草图,从佛像的面容神态、身姿坐姿,到身上服饰的每一处褶皱、手中法器的细节,都经过反复斟酌。随后,他拿起刻刀,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雕刻之旅。 雕刻过程中,俞庆福全神贯注,每一刀都倾注了他的全部心力。他仿佛与手中的木块融为一体,大日如来的形象在他的刻刀下逐渐清晰。佛像的面容慈悲祥和,双目微闭,似在俯瞰世间众生,又似在沉思佛法真谛;眉间白毫光洁圆润,透露出无尽的智慧;头顶肉髻高耸,象征着佛的圆满觉悟。身上的袈裟线条流畅自然,随风飘动,宛如行云流水。俞庆福用细腻的刀法,将袈裟上的每一处褶皱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时的轻柔。 然而,就在雕刻接近尾声时,俞庆福遇到了一个难题。佛像右手的手印,无论他如何雕琢,都觉得不够完美,无法展现出大日如来那种慈悲与智慧兼具的神韵。他尝试了无数次,却始终无法达到自己心中的标准。这让俞庆福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与自责之中,他整日对着佛像发呆,手中的刻刀也变得异常沉重。 一天夜里,俞庆福疲惫地趴在工坊的案几上,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仿佛置身于一片光明璀璨的世界,四周祥云缭绕,梵音袅袅。大日如来身着金色袈裟,周身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缓缓向他走来。大日如来面带微笑,轻轻抬起右手,结出完美的手印,示意俞庆福仔细观看。俞庆福看得入神,心中豁然开朗。就在这时,他突然从梦中惊醒,回想起梦中大日如来的手印,他立刻拿起刻刀,重新开始雕琢。 这一次,刻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刀都恰到好处。经过几个时辰的努力,大日如来右手的手印终于完美呈现。此时,天色已近黎明,第一缕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户,洒在佛像上。刹那间,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佛像周身泛起一层柔和的金色光芒,光芒中似有祥瑞之象浮现,整个工坊都被这光芒笼罩,显得庄严肃穆。 俞庆福惊呆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了揉眼睛,再次确认,那光芒依然存在。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敬畏与感动之情,他知道,这是大日如来对他的认可与庇佑。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纷纷赶来工坊,亲眼目睹这一神奇的景象。大家都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对大日如来的神力深信不疑,对俞庆福的精湛技艺更是赞不绝口。 这尊由属猴工匠俞庆福雕刻、并在完成时显现灵光的大日如来佛像,被迎请至古寺中供奉。此后,每逢初一、十五,前来朝拜的信众络绎不绝,人们皆希望能在大日如来的护佑下,获得平安与智慧。而俞庆福的名字,也随着这个传奇故事,在徽州地区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木雕传奇人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徽州木雕匠人,在传承木雕技艺的道路上,心怀敬畏,精益求精,不断追寻艺术与信仰的真谛 。 |